《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03日 第07 版)
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旗帜和主要载体、决策及舆论的核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学者或媒体在讨论“一带一路”时,喜欢将其归因于特定或单一目的,社会上一些人因缺乏了解而产生误解和偏见,甚至认为这是“打水漂”“撒热钱”……其根本原因在于实践走在了前面,关于这一战略的正规学术话语体系尚未建立。
最近,记者参加了《“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研讨会,聆听专家学者的讨论,尤其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富有逻辑的陈述,廓清了思想误区,认识到“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必然,受益匪浅,试记之。
Ⅰ强大权威的研究团队
这本80万字、沉甸甸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是中科院地理所与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合作研究的结晶,是30多位作者奋斗3年的成果。两个单位都实力强大——地理所是注重理论和应用的学术单位,西部司可谓“一带一路”的“发源地”和“大本营”,“一带一路”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2016年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加强相关学术、理论支撑和话语体系建设。总书记和刘卫东握手时特意叮嘱要加强研究,可见中央对这个研究团队寄予厚望,因为它几乎与“一带一路”共同成长。
2013年9月,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与亚洲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二天,西部司向地理所提出,共同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于向西开放的重要意义。3天后,双方组队到西部调研,半个月后完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步研究的报告”,向中央建议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字号工程,加强规划,科学稳步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须知,当时总书记尚未在正式场合提到海上丝绸之路。
之后,他们又做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研究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每个人都度过了“人生中最辛苦的3年”。
Ⅱ“丝绸之路”是古代版的“全球化”
“丝绸之路”概念是地理学家李?;舴?877年提出的,在《中国:我的亲身旅行及其研究成果》一书里,他整理完善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以此论证从中国修一条通往德国的铁路。
陆上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鼎盛,元后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则兴盛于宋、元,明后期开始衰落??杉?,航海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陆上的衰落和海上的兴起。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以包容性全球化为核心,来理解“一带一路”。什么是“包容性全球化”?就是丝路精神+全球化。
丝路看起来是一个有关中国的传说,实质上它是欧亚大陆乃至非洲很多国家所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因为丝绸之路不是中国单向输出茶叶、瓷器、丝绸,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很多人将丝路视为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象,殊不知具体路线一直随地理环境及政治、宗教的演变不断变化。
“丝绸之路”是一个文化符号,是历史现象+隐喻,这个隐喻就是“丝路精神”,即和平、友谊、交往、繁荣。它为沿线国家的当代经贸合作提供了历史渊源和可借鉴的合作精神和模式,可以说,丝绸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古代版的“全球化”。
Ⅲ“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径
刘卫东说话有个特点,他喜欢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轻快干脆地臧否。这种富于节奏感的活泼表述与严谨的逻辑、稠密的思想、层出不穷的数据,带动听众进入一个宏大扎实的理论框架之中。
“说到经济全球化,我们或许以为它是客观现象和历史必然,但实际上它不是。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动力,但更多的是被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们塑造出来的发展机制?!?
马克思认为资本会因过度积累导致经济?;?,技术进步和空间转移可以延缓经济?;姆⑸?。1975年,大卫?哈维据此建立了地理机制。他认为,资本积累离开无休止的空间扩张和空间重组难以维系,需要不断寻求“空间出路”。这是全球化的客观动力。
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滞涨期”。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政府开始拥抱新自由主义思潮,强调政府零干预,把资本放出了国家管制的笼子。以跨国投资为基础的全球生产网络,深化了国际劳动地域分工。
全球贸易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又快于贸易增速,出现了全球性产业转移。在制造业领域,中国生产全球80%以上的手机、电脑以及2/3的白色家电产品。但以苹果手机为例,产品组装在中国大陆完成,大约70%-80%的零部件如触摸屏、存储器、处理器、蜂窝无线系统等却来自日、韩、中国台湾等地,约80%产品又被销售到世界各地。
30多年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经历了3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吸引外资年均增速27.8%,而出口年均增速只有15.2%,可称为“依赖性全球化”;2001年底加入WTO到2008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3.5%,吸引外资年均增速降到10.8%,可称为“贸易全球化”阶段;随着贸易盈余的扩大,2006年到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3.7%,而外贸出口和吸引外资分别下降为11.8%和8.3%,进入了“资本全球化”阶段。应该说,以中国对外投资为代表的第二轮全球转移正在发生。
回首百年历史,康乾盛世时中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左右,二战结束时按汇率计算下降到2.8%左右,2015年占15%。总体来看中国已经走到了半山腰,正处于重新成为世界强国的半路上,走在半路上是最难的,爬上每一步都是困难的,但是很容易就退回去了。
“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给我们留的空间太少了。中国过去是个3岁孩子,现在长成18岁大小伙子,体重200公斤,还要在这个空间里生活,我们觉得很难受。为保障中国大规模海外投资利益,并让中国资本全球化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需要一个全新的、面向全球的国家战略,所以总书记带领我们改革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绷跷蓝?。
Ⅳ从“轻灵短小快”到“厚重长大新”
与会专家学者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肯定。
中国科学院陆大道院士表示:这本书内容、内涵、思想的高度,和书的厚度是成正比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实力大大提升,受到的压力也大。但是从全球观点来看,还是非常乐观的。今天中国人的思路、视野跟30年前已完全不同,视野决定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早期关于“一带一路”的著作、文章、研究,多是介绍梳理战略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向国内特别是向沿线国家进行介绍。这部著作标志着以推介为主的研究进入以战略研究为主的新阶段?!耙淮宦贰弊叩浇裉?,一些早期项目已开花结果,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现在没人能想起希拉里当年提的新丝路合作倡议,为什么?“当一个重要的合作倡议提出来后,必须要有行动,必须要看到成果,否则就是一句空话?!闭獗臼榛购迷谧隽斯鹧芯?,特别是小国的研究,这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军事科学院穆显奎将军说:为什么现在有人在唱衰“一带一路”?他连“一带一路”是什么概念都没弄清楚。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把“一带一路”重大理论问题系统阐述清楚了,还给我们留下很多理论研究的接口。
北京大学翟崑教授表示:“一带一路”刚刚提出时,我们需要“轻灵短小快”的文章和著述,但到了今天,我们更需要“厚重长大新”。有人说时代烘托战略思想家,我感觉当一个战略思想家的产品出来时,它会影响时代。这本书不仅确立了中国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制定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的基础,而且是一本转化率很高的战略规划,体现出一种非常雄浑的智商、智囊的战略底蕴。
蓝迪智库朱晓进博士评论说:这本书真正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数据非常新,具有专业性、深入性,对各国各个行业、金融、经济特区、人口政策、劳工等都有详尽分析,其深度是许多“走出去”多年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一带一路'文化产品不仅是中国当代文明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实践,会成为世界知识文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常说,'一带一路'是个综合性的学科?!?
而中国人民大学王文教授则直接提出了建立“一带一路学”的建议:“一带一路”已成为热词和出版、研究的最大主题之一。据大数据统计,跟“一带一路”相关的中文文章和报道有600多万篇,书籍出版超过100本,研究机构超过200家,有全国性“一带一路”联盟机制的院校大概13所,初步形成“一带一路”研究共同体?!笆鞘焙虺榛蛘吆粲踅?一带一路学'了!它囊括文化、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安全、军事,是个非常大的学科体系。马克思讲过,社会科学总是要承担某些国家的功能,韦伯也讲社会科学就是国家学。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开启了'一带一路学'?!?/span>